绿松树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我们收集了50篇社会新闻,分析利他行为……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8-4 21: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

    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很早就对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根据许多学者公认的看法,我们将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从利他行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
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
③自愿性;
④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其中第二个特征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如果某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而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利他行为。然而,人们利他行为的动机很少如此单纯。通常的利他行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也含有利己的因素。当一个慈善家大量捐款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可能也会期望在社会上获得声誉的回报。如此说来,利他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其中有些行为是以利他为手段、以利己为目的,有些行为有微妙的利己动机,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助人,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
新闻摘要

    我们选取了50条近年发布的利他性新闻事件,这些新间内容主要包括关爱弱势群体、奉献青春、捐献器官、成立慈善组织等等,新闻中的主人公出于自觉自愿、以有益于他人为目的去帮助他人,而不在乎自身利益得失。在以上事件中,以个人行为为主,集体行为为少数,有紧急情况下和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且多为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助人,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利他行为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见于人们的短时交往中,是一种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如果帮助他人是为了取得回报,或者另有企求,如期望给人留下好的印象等,就不是真正的利他行为。根据艾森伯格对利他性助人行为的分类,我们发现新闻报道中的利他性行为多属于完全利他性行为,所有新闻报道对此类行为表示肯定和宣扬态度,给公众提供优秀的社会榜样,推动崇德向善的社会范围塑造。
利他行为的动机

1.社会规范
很多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计算了哪些行为符合自身利益,而是出于一种微妙的利益形式:某些东西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比如我们应该归还捡到的钱包,应该保护老弱病残。规范,即生活中的种种“应该”,就是社会期望,它规定了我们生活中适宜的行为和应尽的义务。
2.帮助行为有利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个体本能地渴望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而利他行为可以成为这些需求的一种实现方式。通过帮助他人获得满足,个体可以获得自我实现和满足感,从而增强自尊心和自我认同。
3.互惠的本能
一个个体提供对他人的帮助,期待获得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长久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向困境中的人提供帮助,希望自己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当帮助者相信他人确实会从所需的帮助中受益时,他们就会帮助,而不在乎受助者是否知道是谁帮助他们。从长远来看,帮助行为会使施助者和受助者同样受益。
4.共情
许多人在目睹他人的痛苦时,会代入自我或者产生内疚情绪,为了减少自己的痛苦而提供帮助。偿还行为也会导致共情,曾经受到过别人的帮助而想通过某种行动回报恩情或是做些什么弥补过去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5.特殊的职业要求
总结50条新闻,我们发现许多利他行为的主体是警察、消防员等特殊职业者。他们的职业特性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职业特点需要他们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这些人往往需要在危险和紧急的情况下救援和保护民众,做出利他行为。


新闻报道利他行为的积极意义

    当今社会下,社会上的善人善事越来越多。在数字化的时代,新闻媒体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传播媒介与平台也越来越丰富,这为我们获取利他行为的新闻提供了广阔的途径,而这类新闻的报导,无论是对于新闻的当事人、旁观者还是当代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媒体通过发布利他行为的新闻去培育社会正能量。报导利他行为新闻,也媒体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自身引领作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设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媒体作为新闻的传播者和舆论的引导者,在选择利他行为新闻进行传播的时候,宣扬了社会温暖事件的同时,还会发布一些积极性的评论,会让更多的人跟着新闻媒体的积极向上的思路走下去,引导大家往积极的方面去思考。比如在疫情期间,媒体经常报道赞扬那些抗疫英雄们,通过发布利他性行为的新闻让人们认识并学习利他行为,然后去引导人们去做好事,提高人们的责任感、正义感。在其他人面对困难的时候,愿意伸出手去帮助他人,而不是置之不理。

     当今社会存在很多争议性的问题,比如:遇到摔跤的老人扶不扶的问题随着南京“彭宇案”的发酵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时间,各类声音层出不穷。更多的年轻人们因担心被“碰瓷”,所以再遇到摔倒的老人选择不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媒体报道一些利他性行为的新闻,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观点与看法,让现在的人们相信这个社会中还是有更多真诚的人,激励人们敢于去帮助他人,传递温暖的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
新闻报道利他行为新闻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报道利他性行为的媒体更能体现出担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贡献社会价值,引导公众与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利他性新闻的传播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媒介带给受众的信息多样且复杂,所以受众更倾向于能带给他们情感精神价值的新闻报道。而如果一个新闻媒体只报道一些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试图通过戳中社会矛盾引起争论带来流量,很少甚至不报道社会中让人温暖的事件,久而久之,人们就对社会失去信任,进而对激烈的社会议题感到厌烦和“过敏”。
    由此可见,新闻媒体报道利他性新闻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它能够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的发展,让社会发展的更加和谐,能够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满足人们的精神情感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0 14:09 , Processed in 0.0559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