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最后一次热点,再提升下分析现象的能力 | 12月热点(上)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8-1 20: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只有最后9天了,威逼利诱小田心下线啦!贴心鼓励小田心上线!希望大家在备考最后的日子里,井井有条,轻松度过,稳稳的考试!

-十二月·上·热点 -

社会热点
01
陈铭人设“崩塌”
11月30日,有网友爆料陈铭涉嫌学术造假,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陈铭能够一路畅通无阻,完全是打通了关系。网友晒出了陈铭大学时期的成绩单,成绩并不优秀,被质疑是清考。

当天下午,陈铭发微博澄清此事件。但事件到底如何,小田心只有跟着大家一起等待了。

田心说
首先,“前台”与“后台”。戈夫曼认为,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与后台之分。前台是人们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人们在前台的行为举止与后台是不一样的。陈铭因为参加奇葩说而出名,在观众面前维持着学霸、好男人的人设,当有人爆料他后台的真实形象并不是大众所熟知的前台形象时,他面临着形象“崩塌”的危机。
其次,吃瓜心理。吃瓜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与社交需求。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而是进一步有了社会需求。人们对其他人,尤其是名人,有强烈的好奇心,窥探心。出于这样的心理,在陈铭事件爆出之后,网友们愿意发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与其他人形成互动交流,融入这股意见洪流,共同吃瓜。
最后,舆论失焦。舆论失焦是指由于网络发展,公众知情权、话语权提升,事件中舆论难以被一方主导,使得舆情演变的主体脉络呈现多极化发展,以至逐渐偏离事件的重心议题。在此事件中,从受众对陈铭“学术造假”事件的关注到对奇葩说节目选角的复盘,是典型舆论失焦的表现。
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从网络维权、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学术造假等方面进行分析哦~
02
网投简历被倒卖+女子被偷拍造谣出轨
近日有媒体曝光,不少大学生应届生或者求职者在各招聘平台投递简历后,频繁收到骚扰电话。电话内容多是“贷款”、“兼职刷单”、“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吗”等。应聘者怀疑,个人信息通过招聘平台落到他人手中。对于简历的收集方式,有卖家表示,是通过“提取器”和“采集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从招聘网站及接收简历的邮箱批量下载。



近日,杭州“取快递被偷拍造谣出轨”一事引发关注和热议。8月初,一段吴某被偷拍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偷拍者同时把她做为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人设,编造了“富婆出轨快递小哥”的剧情。被偷拍后的五个多月里,吴思琪说自己的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希望打赢这场官司,“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案例,追责到底,让所有人知道这个事情在法律上是违法的”。



田心说
这两件事情都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相关联,所以小田心将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分析哦~
首先,隐私权。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个人信息逐渐暴露于互联网之下,无论是日常购物时的浏览痕迹还是对媒体使用时留下的选择性倾向,都为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提供了可能,导致隐私权越来越被侵犯。因此,在当下的互联网治理中,应当强化数据使用者的责任,赋予用户个人被遗忘权,同时也应当加强教育,提升用户自我信息保护意识。
其次,互联网治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AI等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普及的同时,网络空间安全威胁持续严峻,呈现出隐匿性、规模化的特点,网络安全的防御面临着更大的问题,互联网治理日益重要。2020年3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提出,也是为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重要举措。
最后,社会性死亡。其含义多为在公众面前出丑的意思,已经丢脸到没脸见人,只想地上有条缝能钻进去的程度,被称之为“社会性死亡”,和另外一个网络语“公开处刑”的含义比较接近。网络中造谣滋事、动辄要人“社会性死亡”的恶意攻击的现象无处不在,对那些随意侵犯他人名誉及权益的情况,我们必须警惕,坚决遏制。解救“社会性死亡”,需要有力度的法律支撑,也需要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伸出救援之手。
同时,大家还可以从谣言、媒介素养、网络暴力、病毒式传播等角度进行分析哦~
03
国家公祭日
83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13日,各地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受到多家媒体报道,铭记历史、祈愿和平。



田心说
关于这个热点我们可以从媒介事件、集体记忆与媒介记忆、传播的仪式观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媒介事件。媒介事件是经过传媒自身或政党、政府、企事业、社团等组织或个人策划并推进事件进程,传媒直接参与报道的事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多家媒体进行了直播报道,相关新闻报道经过提前的策划和媒介直接参与,使媒介事件在报道之前就产生了相当的知名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直播过程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受众改变日常生活规律投入“表演”的收看当中,突破了空间界限,受众直接参与到事件的进程当中。
第二,集体记忆与媒介记忆。南京大屠杀是曾经历过相同时间的一群人的共同记忆,他们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变形成集体记忆。当时间远去,这种集体记忆并没有随着这一代人相继离世而消失。媒介能够将个体记忆、集体记忆、社会记忆进行有效连接和整合,还能够将历史记忆、新闻记忆和艺术记忆进行综合再现和还原,因而成为连接、沟通人类一切记忆的纽带、桥梁和平台,形成媒介记忆,成为更多人的集体记忆。
第三,传播的仪式观。传播实质上是“以团体或共同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其目的是为了“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在参加仪式的过程中,人们并不关注是否学到什么新的东西,而是注重在规则化的仪式程序中使特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到描述和强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多地举行了纪念活动,并被广播传播,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得到描述和强化。
04
全国“扫黄打非”办梳理通报8起典型案件
在“扫黄打非·秋风2020”专项行动中,“扫黄打非”部门着力查处各界强烈反映的假媒体假记者假记者站干扰基层社会秩序、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并针对利用自媒体从事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查办了一批典型案件,从严惩治不法分子。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梳理并对外通报8起典型案件。包括假冒记者敲诈勒索案、假冒记者敲诈勒索案、“网络大V”非法经营案、组织“网络水军”强迫交易勒索案、假冒学术期刊诈骗案等。
田心说
这个热点事件涉及到新闻敲诈、网络水军、网络敲诈等内容。
第一,新闻敲诈。新闻敲诈指传媒或新闻从业者以不利于报道对象的新闻稿件(包括编发内部报道等)相威胁,强行向报道对象索要钱财或好处的行为。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新闻敲诈包含假冒记者进行诈骗的行为。
第二,网络水军。网络水军是指在网络中针对特定内容发布特定信息的、被雇佣的网络写手。网络水军通常活跃在电子商务网站、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中,他们通过伪装成普通网民或消费者,通过发布、回复和传播博文等对正常用户产生影响。此次典型案例通报对整治网络水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网络诈骗。网络诈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犯罪的主要行为、环节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假冒学术期刊诈骗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诈骗行为。网络诈骗犯罪呈空间虚拟化、行为隐蔽化、链条产业化、手法多样化等特点。
05
2020十大流行语出炉
12月4日,《咬文嚼字》杂志经过评选,发布2020“十大流行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榜上有名。
田心说
第一,网络热词的定义。网络热词是指主要流传于网络,被赋予特定时代和语言环境意义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兴词汇。它涌现于互联网社交平台,记录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状况,集中体现了民众在心理、观念上发生的变化,反映了网民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感悟。
第二,今年网络热词的特点。今年的十大流行语中,与疫情相关的流行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占明显的优势。网络热词是互联网社交的晴雨表,反映了丰富而多元的网络文化,从中可以感知时代的气息,他们反映了时代特征,弘扬了正能量。大家要清楚的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如果它们出现在政治或者专业课的材料中,希望大家能准确理解,轻松作答。
(PS: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现在很多高校学生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第三,网络热词的功能。网络热词来源于生活,更是一种情绪表达,反映了不同群体特定时期的主观感受。今年的热词中,很多都带有群体自嘲的性质,这些词汇也是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另外,这些词汇创新了语言生活,丰富了中文语言。
第四,网络热词流行的原因。网络热词作为一种互联网文化现象,反映的是特定时期的社会群体内的流行心态。网络热词成为特定社会群体之间社会交往的共同语言,在于它具有强大的共情与连接能力。从这一角度而言,络热词是社会舆情的凝聚和表征。
06
成都感染新冠女孩被网暴
12月8日,成都公布新增3名本土确诊病例轨迹,其中一名20岁病例赵某系此前一天确诊病例的孙女,当天半夜,网友扒出这位孙女的行动轨迹和身份证、电话号码等隐私信息,因其一晚转场几家酒吧而引得网友一片猜疑和骂声,言语激烈。

田心说
年初疫情爆发后暴露出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着。作为考研人,更应该理性地去看待此次事件,那我们看看成都疫情反弹背后的考点有哪些。
首先,网络暴力,它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和视频的一种行为。在女孩赵某因为其一晚上转场几家酒吧而被网友嘲讽和谩骂,对当事人造成名誉以及心里上的损害。这种行为打破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需要用道德、教育、法律等手段进行约束。
其次,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对各种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自己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疫情的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相关,大家急切想要从媒体中获得信息以确保自己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然而在危机事件爆发时,各种谣言流言满天飞,难以判断信息真假,因此,在信息爆炸之下,大众对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仍需要提升。
再次,谣言,在此次事件中,网上出现了以下言论:赵某的密切接触者有从北京结束隔离回蓉的李某,但据「四川观察」消息,此为谣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谣言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对散播谣言者,相关部门应从严依法处置;对受众,要提高对其公共卫生信息健康素养的教育;对自身,要提高信息公开的频率、专业性及权威性。
最后,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而赵某的身份证、电话号码等在未经个人允许之下被扒出,就是对当事人赵某隐私权的侵犯。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从舆论、舆论失焦、互联网治理、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功能等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哦~同样,还可以以这个为素材,进行评论练习哦~
对于本期热点事件,你还有哪些看法呢?欢迎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0 19:48 , Processed in 0.0547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