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好的生活总是会让你不那么舒服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7-31 18: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关于食物的小知识—花椰菜,我们耳熟能详又好吃的食物,它味道鲜美、富含维生素C而且还具有抗癌的作用,但是这种食物竟然是有毒的。花椰菜本身含有一种叫萝卜硫素的毒素,但它对我们人体的危害非常少,当这种毒素进入人体的时候,身体会拉响警报激活细胞应激反应,其中会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这才是花椰菜使我们身体变健康的原理真相。当然,这个小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关系,但深挖一层,或许就能看到一些关联的地方了。


  通过花椰菜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影响人健康的关键在于“危害的程度”,也就是说太大的压力和没有压力对生活来讲都不是好事,适度的压力更有好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因为好的生活总是会游走在舒适区的边缘。我们要打破“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这个概念,如果他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赚取财富,那么他是不会让自己那么舒服的。
<hr/>                                                          不要追求一劳永逸的生活

  现在的人们可能辛苦工作是为了追求一劳永逸的生活,但是长久的无压力生活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毕竟没有压力的伴随机制,我们很快就会陷入没有目标、思维倒退、空虚的混沌状态。正如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压力没有好坏之分,适当的压力是我们保持活力的基石,这也是为什么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句话也应该改成“没有适当的压力,就没有动力。”
  当我们真正的接受这个概念,我们就能平淡的看待压力这回事了,我们就懂得了压力常伴吾身这回事,未必是坏事。我们还可以运用压力来让我们提高成长的速率,甚至还会乐于的面对它了。因为适当的压力本质上来说是让我们在舒适区的边缘挑战困难,战胜困难,这也是让我们获得进步的一个“秘诀”。对于生活来说同样的,适当的压力则能让我们获得源源不断的惊喜和幸福。
  好的生活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的,让自己处于有点压力但刚好能承受的状态,所以当你在变好,但你的生活在变好的时候,肯定得说你一定是不那么舒服的。我们有压力和焦虑很正常,而且还是好事,这会让我们的相关机能保持警觉,让大脑保持敏锐,从而变得更好更强。其实一种技能的养成也是同理,太舒服或者太急于求成是掌握不了一项技能的,而在适当的舒适区边缘练习,则可以循序渐进,再辅以时间的力量,一定可以有所突破。
<hr/>                                                           无压力的生活不值得留恋

  在理性上认清压力的机制或许能帮助我们面对困难,可是真实情况是感性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理性“不买账”。毕竟谁都希望自己能长期没有压力,幸福的生活着,就像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总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也是反映我们潜意识中对永恒幸福的追求,虽然只是童话故事,但却处处映照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人们会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的铁饭碗,从此以后高枕无忧。比如人们会追求家境好容貌好性格优的伴侣共度余生,比如我们希望财富自由之后可以随心所遇等等...人们追求更好的事物本身是好的,但是如果抱着 “追求到了之后就可以从此以后告别辛苦,享受幸福舒服”这种思维的话,很快就会让自己身材一个极度危险的状态。就像毒苹果,它很甜,也会让你中毒。
  这种思维,违背了“熵增”定律,简单理解,熵增定律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会从有序走向无序。也就是说我们不主动输入能量去维护,世上的万事万物就会趋向于无序、瓦解和消亡,包括我们的生活、技能、认知。因此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一成不变的舒适区是不存在的,中断“能量”就会消失瓦解。
  生活中不乏看见有了稳定工作就消磨斗志的人,这种心态只会让新的挑战到来是无所适从;一些人找到伴侣后,也觉得没必要持续完善提升自己,最后出现情感危机。一些人财富自由后,开始沉迷享受,失去目标,最终跌入低谷。这种事情,可以说时刻都在上演,这也告诉我们成长型的思维心态的重要程度。所以,无压力的生活不值得我们追求和拥有。
  舒适区的消解无时不在,《刻意练习》中研究者就指出,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要持续,就不能停止训练,一旦停止,它们便会开始消失。原因是大脑中的相关神经区不再受到刺激,原先有的链接也会慢慢断开。因此在生活中贪念舒服,只会让你走向退化。当我们长时间觉得生活没有压力和挑战的时候,危险可能就已经在身边了。正如古语所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是反过来也是正立的。


<hr/>                                                                   刻意保持难受

  正如《认知驱动》作者描绘的:一劳永逸的心态导致的大起大落和一蹶不振


因此,聪明的成长者则会换一个思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刻意保持适度的难受,他们会放弃一些欲望,降低一些期待,调整一些目标。所以聪明者的秘诀其实就是“只盯着关键的目标和事情看,从而采取行动”。再运用反馈激励自己的情感,让自己处于精进不疲的状态。



刻意保持适度难受享受的是间歇性成就

所以,刻意保持一点的难受,同样是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一个方法论。不同的是,它是我们主观去做的,只要行动了,长久来看,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0 22:43 , Processed in 0.0593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