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1

北京连续多起高校聚集性疫情,均由京外进返京人员引发 ...

[复制链接]

2

主题

8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9-20 16: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下午,北京市召开第398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近日,北京连续出现多起高校聚集性疫情,均为京外进返京人员引发,这时刻警醒我们,要始终绷紧防疫这根弦,认真执行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按照“快、严、准、细、实”的要求,抓好首都疫情防控,打赢校园疫情歼灭战,织密织严首都疫情防控网,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首都安全。另据北京日报消息,9月1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98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介绍,9月10日15时至11日15时,该校新增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当前,中国传媒大学坚决落实北京市委及疾控部门的指示要求,认真坚持“快、严、准、细、实”的要求,深挖疫情防控风险,细化管控举措,科学精准地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进一步强化校地协同联动机制。自疫情发生以来,中传一直与属地政府紧密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充分发挥校地协同的重要作用,形成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在朝阳区的指导下,成立校地协同工作专班,朝阳区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指挥长,健全学校疫情防控协同指挥机制,指导学校开展具体工作。学校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无条件抓执行、抓落实,确保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进一步优化网格管理机制。中传将“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调整升级为“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楼长、层长工作体系,明确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楼宇和楼层的管理。各网格内建立详细的台账信息,精准掌握各个区域楼宇情况、房间分布、人员信息。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序做好师生服务保障、风险防范等工作,减少非必要的活动,切实做到“楼自为战”“层自为战”,将每一栋楼打造成防范疫情的“坚强堡垒”。进一步落实校园静态管理。该校明确静态管理工作要求,提出实施精细化、精准化网格管理工作要求,建立标准化管理规定,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禁止跨网格、跨楼层、跨房间流动,切实把静态管理标准落到实处,让校园真正“静”下来,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做细流调、核酸检测、转运各项工作。信息化手段助力开展流调,该校迅速排查风险点位、风险人群。根据现有的病例流调情况,深挖有可能发生疫情扩散的点位,加强对公共卫生间加大检测力度,加强消毒消杀。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认清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到核酸检测工作对精准防控的重要性。建立核酸检测监督及追责机制,明确楼长、楼层长为核酸检测的提醒责任人,部门、学院为核酸检测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确保核酸检测工作按时完成,不漏一人。
在10日凌晨转运的基础上,又陆续转运151名师生至集中隔离点。此外,中传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排查封控管理期间师生员工急难愁盼的问题,充分考虑管控为师生员工带来的现实困难,有温度地开展工作。及时解决隔离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安抚情绪,竭尽全力提供各类生活物资。建立协调沟通及会商研判工作机制,让师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怀,防范化解矛盾,努力让师生员工无后顾之忧,既“静身”更“静心”。妥善安置因临时校门管控滞留在校的392名校外人员。另据澎湃新闻 消息:昨天(10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在北京市第397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9月9日,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0227人,分布在梆子井公寓(位于校外,共有5栋楼宇、981间宿舍),校内学生公寓(共有12栋楼宇、1416间宿舍),中蓝学生公寓(共有2栋楼宇、999间宿舍)。学校的教职工人数共计2814人,目前在校教职工人数1028人。
经研判,涉疫学生所在的36号楼共有488名学生入住,需全员转运。转运工作在属地的大力支持下,于9月9日晚20:00正式开始。按照转运要求,属地安排8辆客车专门负责转运工作,按25人一辆车编组,教师跟车带队,将学生有序转运至集中隔离点。截至9月10日凌晨2:30,36号楼485名学生(另外3名学生已于9日转运至定点医院)、19名教师、5名后勤员工已全部完成转运,进行集中隔离。


感谢评论转发加点赞
关注公众号【高小升】
获取更多2023年考研升学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9-20 16: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托][拜托][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1 03:23 , Processed in 0.0536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