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到十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吓一跳。
2022年统计结果,市域人口密度最高的10个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上海、厦门、佛山、广州、中山、汕头、郑州和无锡。其中前8个城市的人口密度超过了2000人/平方公里。
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深圳本土面积为1997平方公里,加入深汕合作区之后,深圳总面积达到了2465平方公里,仍是目前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市域面积最小的。
仅看深圳本土地区(不含深汕合作区),人口密度已高达8821人/平方公里,是第二名东莞的两倍多。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本土地区还有一大部分是山体,也就是说,深圳的城区实际人口密度早已经突破每平方公里1万人大关。当前深圳本土可供开发的土地空间已经基本饱和。
七人普的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较2010年新增了714万,新增人口居全国第一。在大量人口流入之下,深圳目前的承载力也逐渐趋于饱和,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的短板较为明显,深圳的公共设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深圳的落户门槛也在提高。
毗邻深圳的“世界工厂”东莞位居第二。面积仅2474平方公里的东莞,在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东莞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近年来,东莞的产业升级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大量人口流入。七人普数据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东莞全市常住人口增加224.64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46.66万人,2021年进一步增至1053.68万人。2021年东莞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4259人,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级市,在所有城市中也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
上海的人口密度达到了3926人/平方公里,位居第三。上海不仅人口密度高,而且建成区规模大,城区人口规模大。上海是我国城区人口最大的城市,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城区人口达到了1987万人,比第二名北京多了200多万人。
每平方公里超过3000人的还有厦门。厦门是我国一二线城市中土地面积最小的城市,仅1700.61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达到了528万人,每平方公里住着3105人。分片区看,厦门岛内外的人口密度差距较大,岛内(含鼓浪屿)土地面积157.98平方千米,七普时人口达到了211万人,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13358人(2020年数据)。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市域人口密度受分子和分母效应两个方面影响。分母方面,厦门本身就很小。分子方面,厦门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33位,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集聚。七人普数据显示,2010年到2020年,厦门人口增幅达到了46.23%。
第五至第八名的城市均来自广东地区,分别是佛山、广州、中山和汕头,四个城市的市域人口密度可谓相差无几,均处于2400人到2600人/平方公里之间,其中中山和东莞类似,均为改革开放以后由县升格为地级市,整体用地面积就是一个县的规模,面积小,外来人口多,人口密度也大。
从前十名来看,仅广东省就占了6个城市,其中珠三角占了5个。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珠三角的地域空间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群,目前珠三角大城市之间基本是无缝对接的。同时,珠三角好几个城市都是由县升格而来,以前在其他省份大多是一个地区转化为一个市,而珠三角是一个地区转化为好几个市,这样一来一个地市的面积就小很多。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依靠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位置,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港澳台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经济率先崛起。彭澎说,珠三角对外开放早,吸引的资金多,对岗位的需求也大,珠三角的外来人口呈现几何式、跳跃式增长。
珠三角之外,广东还有一个城市人口密度高居全国第八,即地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粤东的汕头。数据显示,面积仅2245平方公里的汕头,常住人口达到了553.04万人,每平方公里达到了2463人。同处潮汕地区的揭阳,人口密度也超过了1000人/平方公里。专家分析,这与当地生育文化较浓、出生率较高有关。
郑州和无锡的人口密度分列第九和第十。郑州也是前十名中唯一一个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城市。2010年到2020年,郑州人口增加了397.41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五。郑州所在的河南是我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户籍人口过亿,常住人口也达到9883万人,因此未来郑州人口的增长空间仍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