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7

新闻学概论(一)

[复制链接]

3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3-8-1 2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事业反应现实世界。”
——李良荣
今天起开一个新坑,本篇主要内容来源自李良荣教授的《新闻学概论》第一版,为适应模拟联合国舆论媒体代表的某些需要,对部分内容作出了删减和一定的修改,部分地方进行了一定的扩充。
<hr/>1.1新闻的定义

通常,在新闻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
新闻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定义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这两种定义的共同点为:它们都概括或反映了新闻的真与新这两个基本特点。这两种定义的区别在于,在将中间的限制性定语去掉后,变为了新闻是(一种)报道(新闻定义1);新闻是(一种)信息(新闻定义2)。
新闻是报道,强调了新闻的形式。
新闻是信息,强调了新闻的实质。
1.1.1报道、分析、判断

为阐释新闻的定义,我们需要将报道、分析、判断三个概念进行辨析。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此处的“可以查证的事实”意指人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的事实。难以核对事实的报道,往往出错的概率非常大。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分析的前提是掌握全面的事实,分析的依据是事实(又称为背景材料),分析的结论同样必须是事实,或者是构成该事实的必要材料。此处引用恩格斯在《致<社会明镜>杂志的读者和撰稿人》中所要求的内容对分析概念进行进一步诠释:“杂志将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举例而言,一名司机开车压死一名路人,经查证,车祸原因系司机酒后驾驶;一栋大楼失火,经事后查证,起火原因系电线老化后引发短路最终起火。这些事件的原因分析简单且显而易见。
再以新华社报道为例,“新华社22日电  到(1998年)6月底,中国国家外汇储备数为1405.1亿美元,比年初上升6.2亿美元。”在分析外汇储备增加原因时,新闻称“今年以来,通过改革和调整政策,国家在增加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达22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8亿美元,增长26.6%;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达到20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是由于出口增长,以一个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另一个具体事实,方能令人信服。
“带帽穿靴”的新闻报道是令不可取且受众生厌的,例如,“在xx精神的鼓舞下”,“由于落实有关政策”取得巨大成绩,等等。
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与鲜明的价值取向。例如,“申城打假特别执法月成绩斐然”,“斐然”是作者对此事件持鲜明的肯定态度;“美佳饭店的服务既不美也不佳”,此为对一家饭店服务质量的判断;某些厅、局级干部“工作繁忙而效率不高”,这是对厅、局级干部工作的评判。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也不妨作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判断,更不能以判断代替事实。我们要求记者多作报道,少下或避免作判断。然而,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新闻报道,判断总是必不可少的,此处有一个技巧,即善于把判断变为报道。例如,1998年7月8日,在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半决赛法国队对克罗地亚队比赛中,裁判吹罚法国队后卫布兰科打人犯规而出示红牌。当时,无论是现场直播的主持人还是第二天的各报新闻,基本都这样报道:
法国队与克罗地亚队的半决赛,战至下半场第22分钟,法国队核心后卫布兰科因击打克罗地亚队前卫比利奇的脸部而被罚红牌下场,法国队不得不以10人应战克队11人。
但事实证明,这个报道是错误的。布兰科被罚红牌下场确有其事,但录像显示:布兰科并未击打对方,只是在双方争夺中推了一下比利奇的前胸。而克罗地亚队的比利奇却佯装脸部被打,捂着脸倒在地上,骗得裁判给了对方一张红牌。也正因此,英国的《卫报》、法国的《队报》都大字刊出一条新闻标题:裁判的错误,比利奇的耻辱。
但同样的事情,若“把判断变为报道”,新闻媒介便可不必承担报道错误的责任,例如,将报道这样改写:
法国队与克罗地亚队的半决赛,战至下半场第22分钟,克罗地亚队前卫比利奇突然捂着脸倒在地上。裁判认为法国队后卫布兰科击打比利奇脸部而出示红牌,将布兰科罚出场外,法国队不得不以10人应战克队11人。
这里报道的是裁判的判决和举动,至于布兰科是否击打过比利奇的脸部,新闻媒介不需要承担责任,它只承担裁判是不是这样裁决的这一事实的责任。
<hr/>1.2新闻起源、新闻来源与新闻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结成社会,进行社会性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为了解环境、适应环境,人类必须相互联络,沟通情况,分享信息,由此产生了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也为最早的信息传播活动)。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递的内容,就是最原始的新闻。
目前,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为: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社会变动产生新闻,而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了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凡是引起人们关心的变动都将成为新闻。这就是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新闻报道不是太阳,不可能普照大地,把一切都照亮,让人们把一切都看清;它只可能成为探照灯,照亮世界的最新变化和人们最关心的事情。正因为变动产生新闻,变动越是剧烈,新闻自然也越多,人们也越发关心,进而吸引更多的媒体记者关注变动。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一个事物的变动可能波及到其他事物;一个细微的变动可能在背后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个具体的事件可能意味着一个重大决策的产生,等等。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探究它的影响、意义,追究出更大的事件,这考验着记者的水平。以美国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为例:“水门事件”的初始只不过是登在《组约时报》内页上一块“豆腐干”式的小新闻,说民主党竟选总部发现一根窃听他们谈话的电话线。除了两个人,谁也没有去注意这条新闻。这两个人就是《华盛顿邮报》初出芽庐的年轻记者罗伯特・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他们抓住这条新闻,穷追不舍地采访几百个人,最后迫使尼克松辞职下台。
与新闻本源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在新闻报道中,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都明文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在中国,也已有相当一部分新闻——尤其是重要新闻,都需要交代新闻来源。交代新闻来源的最大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
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hr/>1.3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有两条,一是真实,二是新鲜,并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在模拟联合国会议中亦是),竞争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争取受众。那么,新闻媒介依靠什么来吸引受众?就新闻本身而言,归根结底是依靠真实和迅速。任何一种媒介,一旦受众认为这家媒介在隐瞒事实、歪曲事实,它就就会被受众一起,纵然它还存在着,也不过徒具形式而已(这也是为什么禁止在会议中出现假新闻)。而在新闻报道的速度上,新闻媒介之间的竞争是以分、秒甚至零点几秒来计算的,这样残酷的竞争正是新闻特征的表现。
由保证新闻的真实和迅速的角度出发,新闻事业决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基本要求:首先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在模拟联合国的舆论媒体背景文件中,常见将新闻的特点归为以下三性:
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一说为可读性或准确性)。
这三个特点实际上是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媒体主席团对舆论媒体代表最为强调的三样能力,要求媒体代表尽可能迅速地发出客观、真实准确的报道。
实际上,新闻还具有显著性、针对性、开放性、广泛性、接近性、公开性、变动性等特点。
<hr/>1.4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须的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 Where(何地)、Why(为何)。所以,新闻六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5W。新闻写作的5W模式最早于1948年由传播学先驱,美国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在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补充事件细节使稿件内容更为生动,这便是How(如何)要素。通过合理运用、编排“5W+1H”,我们能够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明确新闻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五要素(5W)是弄清每一个事实的阶梯。在采访过程中,采访对象不可能有条不紊地把五个W都讲清,或者在叙事过程中可能讲错,记者有必要从五个方面一一核对清楚,以此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当然,弄清每一个事实的五个W,对于采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还需要抓住重点,弄清细节;需要理解重要事实的内涵;需要明白背景,等等,这是新闻采访写作课的任务。但是,弄清每一个事实的五个W,是弄清每一个事实的基本前提。
第二个作用,是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最早的新闻导语就是把五个W都浓缩在一个段落里,称为“小结论式的导语”。这种导语的好处是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即可明白一个事件的全貌。但其短处也显而易见:主次不分,把读者最感兴趣或最有意义的部分淹没在冗长的陈述中。现代新闻写作,除了继续保留“小结论式的导语”外,总是千方百计地突出五个W中一两个最重要、最有意义、最让读者感兴趣的要素
有些导语突出事情(What),例如:
本报22日讯 本世纪最好的100部英文小说评选出炉,杰姆斯·乔治的《尤利西斯》位居榜首。
这100部当代小说,由兰登书屋现代图书馆的编委组织评审,评审员均为当代小说理论家。评审是昨天结束的。
在上述这条新闻的导语里连时间都未写明。因为在本世纪最好的100部英文小说中,哪一部小说应列榜首是读者最关心的,记者就把读者最关心的事写在导语里,非常醒目,读者就有兴趣读下去。
有些导语突出了人(Who)——新闻主角:
据新华社桂林6月22日电 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上午乘坐总统专机从上海抵达桂林,进行他中国之行的第4站访问。
……
克林顿一行随后从机场前往桂林七星公园。他在那里就环保问题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并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克林顿一行乘船浏览漓江,途中还参观了漓江下游的兴坪渔村。
7月份的桂林是旅游旺季,游人如织,但极少有人能作为新闻主角登在报上,但克林顿不同。美国总统1998年6月份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引起世界瞩目,克林顿到哪里访问都是令人感兴趣的新闻。所以,导语突出了“美国总统克林顿”。
有些新闻突出的是地方(Where),比如:
本报讯 吐鲁番消息:一向以“火洲”著称的新疆吐鲁番将通过“西水东调”水利枢纽工程解决用水紧张难题。通过该工程,吐鲁番流域内5条河流的水资源将得以平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将不再受制于水资源短缺。
新闻一开头就提及吐鲁番,因为吐鲁番在读者心目中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hr/> 1.5新闻类别

研究新闻分类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类型新闻的特点。
新闻有各种分类的方法,常见有以下几种:
一、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在我国,可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包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综合性日报往往以此将报社分为政法部、经济部、教卫部、体育部等,有些报纸的版面也以此进行划分。
不同内容的新闻对采访、写作,对记者的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二、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一般的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把新闻分为三大块: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的版面配置能反映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方针,也折射出该媒体的新闻观念。
三、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这种分类将新闻划分为两大类:突出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突出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风暴)等等。这类新闻通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
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新闻的报道。例如,天气逐渐炎热;物价逐渐降低;青少年的平均体重逐步增加,等等。
突出性新闻有明确的发生时间,可以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而延缓性新闻却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的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四、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这种分类将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这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分类方式。
硬新闻,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银根松紧[1],市场行情,股市涨落,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硬新闻有极为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可以说是失之分秒,差之千万,例如,在期货市场、证券交易所中,在战地,在奥运会现场等,各家通讯社、新闻媒介为争先发表重大新闻,将不惜工本,采用一切先进技术。可以说,新闻事件现场就是争分夺秒的战场。
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把报道尽可能的准确、信息尽可能的量化。
以下面一则新闻为例:
长江干流水位继续上涨 部分河段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新华社北京26日电  记者今日零时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长江干流沙市以下河段和洞庭湖、鄱阳湖水位继续上涨,监利、九江、湖口三个水文站先后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据国家防汛办提供的数据,到25日23时,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35.14迷,接近历史最高水位;九江水位22.31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11米;鄱阳湖湖口水位21.83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监利水位37.45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39米。
据国家防汛办分析,预计第三次洪峰27日到达城陵矶,洪峰水位将达35.30米左右,28日到达汉口,洪峰水位将达28.80米左右,29日鄱阳湖可能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这则新闻几乎全由数字构成,且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但这正是当时防洪抗洪所必须的。
软新闻与硬新闻恰好相反,软新闻就是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其主要功能为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为谈资。
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属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2],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然而,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散文笔法”使文章变得出彩。
以下面一则新闻《杭州“南屏晚钟”获新生》为例:
21日上午10时许,108下雄浑壮阔、沉郁磅礴的钟声,回荡在杭州群山、碧湖上空,宣告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的新生。“南屏晚钟”是净慈寺的美称,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铜钟在连年战乱中悄然消失,钟声沉寂近百年。现在的钟是日本佛教界1984年10月捐资相助,重铸而成的……
这条新闻既有趣味,又蕴含了知识,作者用散文笔调对钟声作了描绘,使人感到兴味盎然。
虽然不同的人(或群体)对新闻有不同的需求,但从总体上说,人类必须在硬新闻获得满足以后才会需要软新闻;从总体上说,新闻媒介也是以传播硬新闻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
虽然新闻媒介从总体上以传播硬新闻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是说任何新闻媒介都应以硬新闻为主。不同的新闻媒介对新闻有着不同的需要。一般说来,严肃的高级报纸(在我国以党报为代表)以刊登硬新闻为主;大众化通俗报纸(在我国以晚报为代表)有更多的软新闻。
参考


  • ^银根指的是市场上货币周转流通的数量。当市场需要的货币少而流通量大时,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这就被称为紧缩银根。
  • ^注:此处的“压”意为压稿,并不强调即刻发布稿件,拖延一段时间后发布也并不会对局势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8-1 20: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哇!!终于被我等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8-1 20: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还好你没放弃?hhhhhhhh久等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8-1 20: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又有新专题[有、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8-1 20: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8-1 20: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以后就蹲你的文章去复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8-1 2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很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8-1 20: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找到了什么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0 18:57 , Processed in 0.0638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