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新闻是要讲“问题”的——关于记者的一点想法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3-6 13: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京城一位女记者以一种不太光彩的方式出圈。
把自己在方舱的情况报道出来。可能本意是告诉大家一切都不可怕。
结果呢?舆论与她和她所在媒体期待的方向大相径庭。
各种细节被揪出,然后得出了“特权阶层”的结论。
之前在京都也做了7年记者。
对媒体的热爱和执著更是可以推到30年前——每每看《南方周末》的时候,总是幻想自己将来有一天“铁肩担道义”。后来一切都变了,纸媒没落,自媒体兴起,人人都可以是记者。
不再有编辑、校对、主任值班副主编、总编一级级的把关、签样,各种爽文迭出。
标题党们为了流量和出圈无所不用其极。
还有一些,可能没什么坏心眼。可惜,基本功太差。比如上文提到的小记者。
说回“新闻”。
新闻是什么?上学学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要干什么?告知公众真相,同时具有一定的导向价值。
新闻怎么选?有人物、有故事、有冲突、有问题导向,还要有有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怀和爱。
社会新闻,不能以杀人放火跳楼为关注点,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无比兴奋的媒体人,不配在这个行业。
经济新闻,不能听到破产偷税行贿恶意竞争就削尖了脑袋想一切办法去再挖点原罪,落井下石的媒体人,也不配在这个行业。
两个小例子。
我还在做实习记者的时候,恰逢格林柯尔系创始人、科龙电器前总裁顾雏军因经济犯罪被抓。得到内线消息后,老师安排我第一时间飞往广州,再想办法转车去顺德。凌晨1点抵达白云山机场,操着流利的东北话打了一个黑车去顺德。半路被“卖猪仔”换了一辆车,总算有惊无险的到了顺德。睡了3个小时,为了抢新闻爬起来套各种关系,终于进了厂区,拿到创始人不在、公司依然井然有序的一手资料,写了篇全国独家。
尽管只有22岁那年,但是并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幸灾乐祸。我的老师也告诉我,越是这样的时刻,作为一个记者越要中立客观,一个人倒下,不能让一个企业的无数家庭跟着倒。
记者是要发现问题、讲问题,绝不是制造问题。
还是做实习记者的时候。2004年印尼海啸。报社要派两名记者去印尼现场。我虽然第一时间报名,但是因为女生的原因,直接落选。单位派了两位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前往。纵然如此,这两位前辈还是在去的前几天吐得昏天暗地,夜不能寐。
对于他们,我其实是很羡慕的。
新闻,就是要靠“走下去”才会出彩。这里说的是真下去而不是浮在表面。
就像前文的记者。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借在方舱的机会,好好地说一下方舱的规模、结构、现阶段适宜什么人群,甚至可以说医务工作者的艰辛。而不是告诉大家,我住的地方有卫生间,有药。
因为缺少对“问题”的判断,没有讲好“问题”的能力,整篇报道支离破碎,又被骂得体无完肤。
搞新闻的人,可以文笔差一点——还有编辑;可以内向一点——还有同事……
但是一定要敏锐。
何谓敏锐?就是能从耳边飘过的一句话,瞬间抓住联结新闻事件逻辑链条的关键一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一步、解开积累了数年冲突的关键一结、风起方向的最有力的一丝颤动。
敏锐,就是要抓问题、抓要害、抓主要矛盾。
永远不要博眼球。制造麻烦最后只会反噬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1 13:24 , Processed in 0.0543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