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城市问题

[复制链接]

5

主题

10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3-2-7 15: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比较而言,中国城市里的问题比农村里的问题要多得多也严重的多,但城市问题并没有彰显为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呢?首先,哪一个国家没有城市问题呢?所以中国的城市问题如同东京、纽约或巴黎、伦敦的城市问题一样被淹没在问题的洪流中了。所以尽管问题很严重但别的国家有比我们严重的多的问题(当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远比西方要晚得多)。其次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唯有我们存在农村问题,各大国早就在其发展过程中解决了其农村问题。在同一个俱乐部唯有我们还没有解决如此掉面子的问题,这就让此类问题不严重也变得严重起来。最后,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对多数,不解决农村问题我们从根本上就算不上是崛起,无论是面子上还是实质上。所以在中国城市问题虽然远比农村问题严重但其表现出来的却是远没有农村问题更加需要解决。
中国的城市问题其认知上的表现乃是中国对建设城市的经验远落后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在刚建好甚至在设计之中时就已经落伍。但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即便是不科学也不得不如此进行。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怎么建造好一个城市的上好的经验。
西方的现代意义上城市规划乃至建设追本溯源有着几百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历程。而我们对现代化都市对有着几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的建设却是两眼摸黑。众所周知大都市的建设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集中资源的高效率与自由健康的宜居生活是不可同时兼顾的。所以城市的本意乃是效率,城市的本意不是首先为了适合人的居住而设立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在高效与宜居上做出多大的妥协。宜居的就不可能是高效的,高效的就不可能是宜居的。城市很难提供既宜居又高效的美好生活,城市只能在两者之间做一个重用性的判定。所以世界上才有各色不同的城市,比如:赌城、酒城、汽车城、色城、花城、牛奶城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城市的特色乃是高效与宜居之间的妥协。
就是说,城市在宜居性与高效性之间必须做出一个妥协,这种妥协乃是东京是东京巴黎是巴黎的缘由,乃是其独有的特色。所以中国的城市最大的遗憾乃是没有这种妥协,即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城市都在各方面宣扬自己的高效,同时又在各方面宣扬自己的宜居。要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高效与宜居不可能兼而有之,有的只是妥协:多大程度的高效存在于多大程度的宜居,或多大程度的宜居存在于多大程度的高效。一个城市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亦不可能对所有的事都是高效率的。中国的城市没有特色,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就是说中国的城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一方面高效,同时在哪一方面宜居。对商人来说高效且宜居的城市对作家来说可能就不适合。中国企图建一座大而全、高而效、宜而居(宜尔居)的城市彰显的只是设计者在设计中的幼稚与不清晰。
一个适合任何人的城市其潜在的内涵乃是对任何人都不适合。求大、求全、争第一是小孩子的把戏,不是成熟的城市建设者应有的心态。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城市并不搞任何刻意的建设而只追求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种满当地的某种花,那么这种没有任何特色的城市想必会因为这种花而成为其一种特色吧。一种城市的特色比如拉斯维加斯其宜居与高效之处就在于其赌,而且只对“赌”这个字宜居且高效,任何非赌类的东西就不再宜居也不再高效。
如果中国的城市在一开始就明了其宜居之处其高效之处在哪里的话,则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少走很多的弯路。比如北京其天然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其宜居与高效的乃是此“政治”二字,任何其它的都不是其特色。找到自己的特色并将之凸显出来,如果没有就随遇而安吧。


中国的城市问题其事实上的表现乃是无论城市如何的扩大都表现为紧张。即中国的城市总是表现出一种顽强的张力,就是说无论建再多的住宅区住房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无论修再多的公路交通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无论城市如何的扩张,这种张力都依然存在,为什么呢?
我们说中国城市的特点乃是没有任何特点,任何一个城市都在以宜居而高效来标榜自己,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重复性强而互补性差,因为人人都想出头而不想做候补。这样一个捡垃圾为生的农民工可以在任何一个城市里捡垃圾,假设中国有一个城市标榜自己是垃圾之城,则该农民工一定会业有所专地前往该城。同样地如何一个城市中的中高技术人员也可以简单地在另一个城市的中高技术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城市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城市的重复性造成了人员的盲目性流动。反正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自己相应的位子何必终老一生死守在一处呢?当然中国也在建设自己的专业化城市,但这种专业化程度还不高,还不足以将专业化的人员固定在该城镇之中。
而且中国的城市化寄托了中国之崛起的大的希望,似乎中国只有加快其城市化的进程才可能早一日摆脱中国崛起的瓶颈。其实这是一个小小的误解,中国如此急迫地加速其城市化的进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乃是为农村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基础。毕竟城市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至于城市的特色化尚在其次。特色化的城市需要特色化了的人才,而从农村刚转过来的只能称作是人口。所以在当前在农村教育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吸收大量的农村人口才是第一要做的事,特不特色尚在其次。就是说中国已经将农村问题捆绑进其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之中了。中国就是要利用其城市化及工业化的进程拉动其农村问题的解决。所以当前中国城市的这种张力会一直存在。至少二十年内,中国的城市人口会一直在增加,但这种增加也是有一个拐点的。上一章我们说过农村才是真正宜居的天堂,随着中国农村基础建设的完成,在农村的生活也相应地变得高效,而这时农村宜居的优势就会正式开始彰显,城市的人口会开始下降,农村的人口会开始回流。只是当初流出去的都是些穷人,而流回来的的却是些富佬。所以农村经济的振兴少不得让那些富佬做一把贡献。当然这拐点肯定会出现在未来二十年到三十年之后。中国总体经济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缩小了城乡的差距。农村的优势得以彰显而其劣势得以掩盖,而此时城市的不宜居进一步变得让人难以忍受,于是一些有条件的便开始考虑着放弃高效回归原始。
到那时,中国的城市将被迫进入一个特色化时代,因为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是吸引不了那些富人的,而富人的流失表明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即特色化时代的到来。
现在中国的城市即使没有任何特色人们一样趋之若骛,未来的城市没有特色就意味着迷失。而新的近城市化的乡村也会出现,其宜居象乡村,有地有土鸟语花香,其高效似城市。所以未来只有迫切需要待在城市中的人才会待在城市里,农民与那些有钱的阔佬还是住在乡村。
所以不论从认知上还是从事实上中国城市的没有特色都是其最大的缺憾。至于其他的象交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倒在其次。而所谓特色化的城市乃是专业化了的城市,让某个类别的人群聚居在某个类别的城市中,并且这个类别的城市特别的适宜这个类别的人群,对之宜居且高效。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乃是提高效率的天然途径,这个道理用在城市化的进程上也是一样的。综合性的城市中国当然也需要,但中国更需要专业化的城市。一个数学之城很难产生过量的化学污染,而一个化学之城才更值得修建一座专门的化学污染处理厂。但如果每一个城市都面面俱到处处兼顾,一则资源很难集中,再则社会服务也很难集中。特色化就是专业化,就是集中化,就是有条件有选择地建设一个更加适合某一类型人群的城市。比如将以脑力资源消耗为主的软件业、动漫数码业划入荒凉贫瘠的西部并在政策上给以及大力度的支持,而将对土地资源依赖较强的粮、果、菜、蔬业划入丰饶肥沃的东部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引导。做软件即使在天上做都一样,而种粮食以现在的科技程度还是先放在东部平原地带比较好。
什么时候中国也出现了大型的专业化了的城市,比如西部也出现了类似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之城,当然这类软件业为主的城市建在丰饶肥沃的平原上是很划不来的,那时候中国才真的称得上是正在崛起了。但如果硬要说中关村就是中国的硅谷,这多少有点不靠谱。中关村?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弄出一个高科技乃至软件业为主的硅谷?不着调!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任重道远由此可略见一斑,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困难重重由此也略知一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2 05:08 , Processed in 0.0513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