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11

怎么从一名上海白领成为顶尖高山摄影师?

[复制链接]

5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3-1-18 14: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山摄影肯定是奢侈品。陈业伟用12年拍摄14座8000米的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普通人应该如何面对奢侈的梦想?为远方放弃一切的人,并不止陈业伟一个,他也并非成功的范本。
但这个故事会提醒你:走向远方的路,会比你想象得更加艰难。你会后悔,但最终你还是会选择坚持。这才是他的作品能打动人的原因。


作者 / 喵葵      
摄影 / 《户外探险》签约摄影师陈业伟
“国内摄影师想要靠摄影谋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包括我在内”,高山摄影师陈业伟这么说,虽然53岁的他已可以跻身国内顶级风光摄影师的行列。
去年,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映画廊,举办了一场他的个人摄影展。2014年出版的摄影文集《因为山在那里》今年被修订重印,而新书《西藏,永远之远》也刚刚推向市场,他还有三家器材品牌的赞助,最忙的时候五天之内奔波在四个城市之间。
即便如此,他还是会为了路费和生活费发愁。从2007年开始,他用十二年时间走遍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脉,自费拍摄14座8000米雪山。
众所周知,高山摄影是一个烧钱和时间的领域,而在开始的前三年,没有任何商业机构赞助,他还辞去了收入可观的工作,并卖掉了上海市内唯一的一套房子。
那套房子现在估值上千万,但当时他只拿到一百多万,每个人都在劝阻他,他却一意孤行。谈及往事,他觉得有点惋惜。
“如果当时知道辞职以后(生活)这么曲折,我就不会这么做了。不是后悔,就是有点可惜。哪怕再多熬两年,拿到的可以多两三百万。但如果再等下去,也许我就没办法出门了。这就是一个选择。”


他现在写书的房间,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廉价人才公寓。托朋友的介绍,房子的租金比周围要便宜20%,第一本摄影文集《因为山在那里》积攒了他十年来最精华的摄影作品,但拿到手的版税仅够支付一年的租金。
就在他的第一本书即将付印时,他的经济困窘到极点。在EBC徒步时登山鞋穿得开胶了,是背夫给补好的。他看上了一双两千块的鞋,却犹豫再三舍不得买。
这种煎熬,让他决定开一个卖器材的工作室,没过两年,他又将工作室关掉,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不了生意人。“好些年的时间,我都是稀里糊涂扛下来的。这也是好处,如果太清醒就过不下去了。”


至少可以实现“器材自由”了,他自我安慰。2010年,在辞职的第六年,他成为一家顶级摄影器材品牌的代理人,之后还陆续接到了另外两家器材厂商的赞助,让他不再为设备费用发愁。
拍摄的路费可以靠带徒步摄影团来解决,坏处就是可能没办法随心所欲的拍摄,但只要能出去就有收获。
他也想过离开生活成本太高的上海,回到广西老家,或是去云南、四川开个客栈,然后继续自己的拍摄。可是他还是舍不得上海的便利和机遇,至少短时间内不会离开。
他现在有点矛盾,“想要过回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他觉得所谓正常,就是稳定,有稳定的收入和住处,还有稳定的婚姻。
他有一个相恋九年的女友,他们是在拉萨走到一起的。女友喜欢他的抱负,“至少不是一个俗气的男人“,多年来他在去巴基斯坦拍摄的路上,女友常常放下工作相陪。但是不稳定的生活状态,让他无法给爱人一个温暖的家。
午夜梦回,他也会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甭管在路上的鸡汤有多美妙,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一个选择。


改变人生走向的抉择

如果让时光倒退十五年,2004年陈业伟刚从毕棚沟徒步回来,走进上海陆家嘴那栋高耸入云的写字楼,他的工位视野极为开阔,正对着东方明珠的塔尖,摩天大楼的玻璃墙闪闪发光。
他坐在这里看了几年曼哈顿般的霓虹长河,可是在他的眼里,始终不如雪域上的日照金山,就从那天起,工位上少了一个金融行业的高级白领。


他刚开始辞职时,并没有明确的计划,只是厌倦了眼前的生活,想玩两年。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做事不会太考虑后果,没什么长远规划,内心比较狂热。”如果你以为我要讲述一个人辞职以后,从此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励志故事,那么你一定错了。


他只是再一次陷入了迷茫。辞职的第三年,在路上的新鲜劲儿消失了,存款也在路上飞快的消耗掉。最痛苦的是,他发现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那是2006年,他跋涉在冈仁波齐的转山路上,这也是他第一次的高海拔徒步,周围都是上了年纪的藏族人。他出于好心,把自己的随身药物分给了高反严重的藏民,其中包括头痛欲裂的活佛。
活佛请他到帐篷喝茶,问他为何转山?那是在卓玛拉山口上,他看着眼前经幡飘荡,万千念头涌起,却又一时无语,只好默默离去。活佛圆睁着双眼,一句话如当头棒喝:“别想着还有多少路,只管低头走”。


摆脱迷茫的时刻,开启于印度大吉岭的秋日阳光下。那是他遇见活佛的第二年,他在西藏、尼泊尔、印度等地游荡了半年,他常常去逛当地的书店,尤其是加德满都,那里有世界上最全的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出版物。


可是大部分出版物都围绕着喜马拉雅的南坡,进入北坡的摄影师少之又少。他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走访14座8000米雪山,并为他们留下影像。
这简直就是一个疯狂的计划。当时他已经四十岁了,一直依靠积蓄生活,摄影并非他的专业,他也不具备非凡的户外能力。但就是这个计划让他坚持走了下来,“至少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有价值的,就不会再动摇了”。



同时被美梦和现实拉扯

陈业伟摄影展的策展人评价他的作品:“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式的呈现在他的作品中”。豆瓣的读者觉得,他的照片有一种令人想哭的温暖。
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总是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反差,庞大和渺小,冰冷和温暖,黑暗和灿烂,这种反差带来给画面带来情绪的转变。
他最喜欢的作品,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上著名的“阿富汗少女”就出自于这位摄影师之手。陈业伟尤其喜欢一张照片,“在一大片被轰炸的废墟之中,居然还有一个房子亮着灯”,制造了戏剧性的反差,他喜欢这份“残酷中的温暖”。
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作品,是拍摄于2009年的干城章嘉。那是在秋冬之交的大吉岭,当太阳依次扫过干城章嘉的主峰和卫峰,巨大的雪壁熠熠生辉,宛如神的国度,而脚下是正在苏醒的大吉岭,星星点点的灯火流淌成河。
那个瞬间,他仿佛游荡在世俗与神域之间,这几乎是他十多年生活的缩影:同时被美梦和现实拉扯。


他反复在城市和西藏之间来来回回。从2006年开始他每年都会去至少两次西藏,但最多离开西藏三个月他就受不了了。
哪怕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了一张乌云密布中露出的藏式屋顶,他就开始牵肠挂肚的想念。而城市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过路的驿站,可以挣钱和休息,“呆久了浑身不舒服”。他记得318国道的每一个拐弯,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上海自家小区附近的小巷。
他连续拍摄过15年珠峰,在他的图片库里,有十二个月份不同状态的珠峰。他曾在拉萨的甜茶馆度过无数个无所事事的午后。


可他又无法做到长期生活在西藏,因为高海拔和缺氧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机能,毕竟他已经五十岁了,身体状态并不算好。自我挣扎从来没有停止过。他没法跟自己握手言和。


独自等待

不止在生活中,徒劳无功的拉扯感,看不到希望却又苦熬的时刻,对于高山摄影来说,也几乎是家常便饭。
好的图片基本上都是“熬”出来的。为了拍摄南迦巴瓦日月同辉的罕见画面,他总是反复去林芝的索松村。因为受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南迦巴瓦终年被云雾围绕,普通旅行者连南迦巴瓦的真面目都难以得见。
日月同辉的场景,只在农历十五这一天出现,朋友觉得他在痴人说梦,这种成功几率跟中彩票没什么区别。
可在又一个农历十五到来时,他再次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只见云遮雾绕的南迦巴瓦显露巨大的雪壁,太阳还没完全升起,雪白的顶峰暴露在霞光中,一轮金色的圆月缀在山头的另一侧。他等到了。


为了拍摄,有六个春节他独自在偏僻的小城度过。四个在西藏,二个在尼泊尔。有多偏僻呢?他今年春节是在日喀则市的岗巴县过的,旅游业还未完全深入这个小镇,游客本来就少,到了春节时,大街上更是空空荡荡,餐馆都停止营业,住的旅馆只有他一个客人,老板都看不到影子。
气温低到零下二十度,没有电,没有空调,甚至没有信号和网络,就算住在客栈也需要裹着睡袋,除了不住帐篷,简直跟荒郊野岭没什么区别。陈业伟能忍受连续二十天在巴基斯坦徒步的寂寞,可这是在春节的藏族小镇上,孤单和寒冷都令人难以忍受。


最难以忍受的时刻出现在2015年的扎西宗村,为了在加乌拉垭口拍摄喜马拉雅山脉的云海,他留下独自过年。拍摄云海对天气要求特别苛刻,阳光太灿烂,就没有云彩,天气太坏则看不到雪山。好几天都没等到合适的天气,陈业伟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开车辗转三百公里,没找到一个能洗澡的地方。
平时不能喝酒的他,一口气灌下了一大杯酒。但第二天一大早,他醒来就开始新的拍摄。
他还记得,阳光将喜马拉雅山脉逐一点亮,翻腾的云海之上,以珠峰为首的5座8000米雪山一字排开,在阳光和云海、水汽的共同作用下,在他和希夏邦马之间竟然形成了彩色的佛光,这样的景象,一生也难得遇见一次。


越危险,越美丽

陈业伟一直强调,极限户外并不是他最热爱的领域。他最喜欢的拍摄方式是坐在印度大吉岭的茶馆中,品一杯最正宗的大吉岭红茶,举起相机就能拍摄到干城章嘉。但他却一次次将自己置身险境。
恶劣天气容易出大片,冰雹来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躲开,而是举起相机拍照。洛子峰下的触空丘,是整个EBC山区观看雪山的最佳地点,他在此遭遇了EBC三十年不遇的暴风雪。暴雪后的第二天,旅馆门口居然凭空竖起了雪墙。
他一直不愿意离开,只因为暴风雪后会有难得的美景,他坚守了五天四夜,直到积雪差点压塌屋檐。
他拍下了这样的画面,积雪淹到牦牛的肚子,牛背上积满雪粒,像一座雕塑一般,一动不动站在雪里。他泪目,这不就是我自己吗?


去绒布冰川的末端冰河拍摄日出,咔嚓一声,右脚踩破已被河水掏空的冰面,整个高帮登山鞋都灌满了水。可太阳留在珠峰上的光线已经变成金色,顾不上脱鞋倒水,马上开始拍摄。拍完发现登山鞋已经挂满白色冰凌,右脚被冻到麻木。
他常常开车绕行在喜马拉雅的高山峡谷中,其艰难程度远超想象。一个急弯连着一个急弯,险峻的陡坡上堆满了融雪,车辆离悬崖仅一线之隔,急速的攀升中一个打滑,半个车屁股都悬在山崖上。有时,遇上施工的地段,路面还堆着锋利的片石,随时有可能会划破轮胎。


但是正是这样一片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的区域,构成了喜马拉雅山麓最精彩的部分,危险和美丽往往成正比。有人曾问他,能将星空在水中的倒影拍下来吗?他肯定的说:绝不可能,可是当他露营在40冰川的冰湖边,群星倒映在如镜面的湖水中,他凝视着这“不可能出现“的场景,仿佛亘古不过一瞬。



走向人群

陈业伟跟人聊天语速很慢,口齿有点不伶俐。刚辞职的前后,情况更严重,他甚至是一个“社恐症患者”,因为跟别人找不到共同语言,交流对他来说构成一种巨大的压力。
过去在上班的时候,他只能感到压抑。但十几年下来,实现拍摄14座8000米雪山的目标之后,他在全国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的粉丝或朋友,整个人都变得更加开朗和阳光。
他意识到自己的变化,是在2016年,当时在一场摄影讲座上,主办方只给了他半小时,可他滔滔不绝的讲了好几个小时,台下掌声雷鸣不息。


内在的改变也进入了他的作品,温暖的底色越来越多,他不再只关注雪山的纹理和线条,而是把镜头对准了雪山下的人。这跟藏民对他的帮助密不可分,拍摄越深入,他对雪山下的村庄感情越深。


很多新的拍摄点,信息都来自于当地人。比如发现40冰川,就来源于一次偶然的邂逅。那是一个繁星当空,万籁俱寂的夜晚,他走进了紧邻不丹边境的推寺。
寺庙已有800多年历史,在海拔五千多米的普莫雍措湖畔,几座破旧的小房子临湖而立,给他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
寺庙为僧人苦修而建,只有在1-3月湖面结冰之时,僧人才能与陆地来往。在跟僧人的聊天中,他无意之间了解到,靠近不丹一字排开的雪山下,有一条非常漂亮的冰川。后来,他在当地人带领下找到了这条漂亮的无名冰川,就是之后闻名遐迩的40冰川,可在当时还没有被命名。


拍摄南迦巴瓦,常规的拍摄点是海拔4720米的色季拉山口。而在一个挖虫草的山民带领下,陈业伟找到了一条年久失修的小路,道路陡峭到需要要狠踩刹车才能爬上山梁。
正是日落时分,丝巾状的哈达云缠绕在山腰,光线由粉红到粉蓝美妙的变化着,直到变成完全纯净的蓝调。


无数危急的时刻,都有着藏民的出手相助。一个中秋的深夜,他的越野车深陷于沼泽地中,他和自己的藏民向导随时面临失温的危险,前来援助的边防武警,车辆无法同时装下两个人和所有的摄影器材。
于是年迈的边巴向导,坚持在寒夜中步行四五个小时回到村庄,将位置让给他和他的摄影器材,第二天边巴整个膝盖都肿得通红。“我明显感觉到心更柔和了,曾以为雪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可走到最后发现,雪山和人群不可分裂。“



拍摄有时代烙印的西藏

去年他再次开车穿越数条由喜马拉雅褶皱形成的峡谷,由山南的错那县到措美,最后抵达洛扎县。虽然道路险峻到惊心动魄,但却有一种别样的荒芜之美。他停车驻足,只见阳光落在一小片油菜花上,峡谷深处的村落有一种飘然尘外的仙气。
他拿起相机按了无数的快门,可却突然想起2006年他也曾看见过这个小村庄,当时却对这里的美浑然不觉。“12年了,就是一个轮回。我觉得我能意识到村庄的美,肯定跟我的心境转换有关。以前我几乎很少拍摄雪山以外的题材。“


村庄下面正在修国道,也许几年之后,村庄的原始之美将不复存在。十年间,变化的不止是他的生活,藏区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此时的陈业伟,不再是个在活佛面前的迷茫行人,拍摄有时代烙印的西藏,成为他的新梦想。
首先是冰川的消退。2014年底,陈业伟和美国登山家大卫约定拍摄绒布冰川,1921年乔治.L.马洛里曾经也拍摄过这里,他们计划在相同的位置进行拍摄,来对比冰川消退的状况。
陈业伟经过重重困难,找到马洛里的拍摄位置后发现,冰塔林曾一直绵延到珠峰下的山谷里,而如今已退缩至冰川峡谷的拐弯处。“眼前的冰川虽然依旧浩浩荡荡,但是退缩已是非常明显”。


快速消失的不止是冰川,民间文化的消失比冰川还快。他忧心忡忡的告诉我。近年来,他曾陪伴在西藏收集民间音乐的宋晓军进行拍摄,他发现,藏族音乐的风格和当地人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环境恶劣的阿里,音乐高亢且尖锐。而林芝的音乐婉转动听,生存条件也较为舒适。昌都的音乐则与宗教的关系更加密切。“很多老艺人跳不动了,也唱不动了,他们后继无人,这种消失几乎不可逆转。”


去年在林芝的索松村,他跟宋晓军一起参加藏民的开春祈福仪式。五月的桃花开始凋谢,金灿灿的油菜花正在盛开。
仪式结束后,一年的耕种就开始了。他拍了一段视频:黎明时分的雅鲁藏布江有点寒冷,藏民们穿着金色和蓝色的节日盛装,欢快的歌声此起彼伏。雅鲁藏布江之上,煨桑的青烟缭绕升起。太阳一点点照亮南迦巴瓦巨大的雪壁。天渐渐亮了。


陈业伟的书



《因为山在那里》是陈业伟在2014年出版的一本雪山纪行,记录了陈伟业16年在喜马拉雅与喀喇昆仑两大山脉的拍摄历程与行走细节,一推出就引起轰动,豆瓣评分高达9分。《西藏,永远之远》则讲述了陈业伟16年70余次进藏经历,展现了西藏广袤自然与人情之美。
这次「山顶商店」给大家带来的是两册套装书的特别首发版,并赠送四张由陈业伟亲手签名的摄影作品明信片,非常有纪念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1-18 14: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本书里有那些照片吗?印刷和纸张质量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18 14: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本书里都是精选的14座8000米以及西藏的人文风景精华照片,印刷高于普通书籍,低于画册级别。装帧采用裸背锁线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18 14: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两本书哪里有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1-18 14: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做活动哈,送作者签名明信片:https://trade.youzan.com/common/wxau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1-18 14: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1-18 14: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1-18 14: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光摄影师在国内赚钱真是不容易。以前panoramio上有个黄河影人拍的照片非常棒,现在也找不到了[语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18 14: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玩得多么专业,我觉得有时间还是应该多陪陪家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1-18 14: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的,然后家人能一起玩就最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1 00:27 , Processed in 0.0900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