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论现代婚姻

[复制链接]

3

主题

8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3-1-17 1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剩男剩女问题是现在社会的重要话题,大量的不婚族冲击了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几乎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反应到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就是,老一辈的人会不断地催婚,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恋爱和婚姻不感兴趣,每逢节日被催婚,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不想回家的重要原因。其实,婚姻一开始也是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利益交换,男性提供物质资料,女性提供生育价值。在农耕文明时期,人都不被困在土地上,农业生产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生育就成了家庭迫切的任务。但是,现在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农业上,年轻人在城市里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养活自己,当生存问题解决后,人们就不再追求用婚姻捆绑的物质生活。经济价值的作用远强于道德绑架,对个人进行道德绑架既无用也无趣,古人选择多生育是一种经济行为,现代人选择不生育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一、婚恋价值观已经变了
个体的力量和认知都是有限的,有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的很少,一个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带偏的,在现在这种资本逐利的社会里,资本家为了利益肯定会控制媒体对个人进行洗脑,我们在无形之中就会被他们控制,不自觉的把钱包里面的钱都拿出来。以《咪蒙》为代表的不良媒体不断地鼓动男女对立,鼓励消费主义、独身主义,意图把年轻人的钱包榨干。本着“万物皆可利用的原则”,资本家又瞄准了恋爱和婚姻,不良媒体不断地鼓励女性把恋爱和婚姻作为工具榨干男性的钱包,再用生育价值胁迫男性继续付出,再利用离婚作为武器分掉男性的财产,现在法律层面也保障了女性的权益,恋爱的失败或者离婚对男人来说基本意味着财产的损失。在这种畸形的社会婚恋价值体系下,愿意结婚的人越来越少,恐婚的变得越来越多。
互联网又拉进了与高端人群的距离,他们的富裕生活让很多人羡慕,这种“头部效应”使得最上层的10%几乎吸引了全部的目光。自媒体带歪了节奏,拔高了婚姻的准入门槛,男性不仅仅要提供车子、房子等物质条件,还要提供相应的情绪价值,让很多人难以达到准入条件,即使勉强结婚,后期离婚的概率也很大。现在婚姻的性质变味了,从以前的相互扶持变成了过度索取,当自身的条件无法满足社会主流价值所要求的条件,不能达到1+1>2时,很多人就会选择不婚。我们已经进入了陌生人社会,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二、低婚率的影响
资本家宣传放弃责任、放弃婚姻、放弃家庭,只要专注于自己的个人生活享受,这套理论就是极度自私的,但是很迎合人性,所以有广大的信众。资本家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社会伦理道德那一套,但是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石,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农耕民族,从以前极其重视生育到现在整个社会盛行不婚主义,其中除了自媒体的原因外,生活负担过重和贫富分化严重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生活压力过大,工资收入偏低已经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来气,最重要的是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已经让很多人没有了奋斗的动力。普通人也无力改变现状,很多人就选择了躺平来做无声的抗议。
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不婚不育在进入老年的时候会非常惨的,例如:生病没有照顾,去医院做手术没人签字。如果你还有大量的财产,可能还会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盯上,对一个老年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老年生活最难受的就是孤独,身体已经衰老,精力衰减,饭量也变少了,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宅在家里,年轻的时候跟你一起玩的好友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也不会花时间在你身上,真正能够陪伴的就是自己的伴侣。其实,每个人进入老年后多少都会感觉到孤独,即使有子女都无法避免,子女不是你的个人私产,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只能在远处看着你,作为你的后盾,他们也是你的精神寄托。如果子女不争气,可能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
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尽量结婚,家庭其实对个人也是一种保护,特别是步入老年时期。当然,婚姻是个人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如果你选择不婚的话,就要养好身体,照顾好父母,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要心平气和,毕竟你在年轻的时候已经享受过了,见识过繁华就要能忍受孤独。在现在这个阶级固化和极度内卷的时代,还是要想办法养好身体,活在当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1 02:30 , Processed in 0.0536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