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前面章节其实或多或少都有涉及到。内容整体难度不大,需要重点掌握的是最后一节【新媒体的新闻制作】,这个部分要结合新媒体概论等参考书结合起来复习,近些年的考点也集中在此处,要重点关注。
【本章关键词】基本原则、专业要求、报道构成、新闻体裁、新闻制作、新媒体新闻

1.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名解、简答、论述/需要记忆
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公众利益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新闻从业人员至高无上的原则。対人民负责,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真实、及时、准确地告知世界的最新变化,告知公众需要的、必须知晓的重要信息。这是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旨所在。不因权力的胁迫而隐瞒真相,不因金钱的诱惑而歪曲事实,不为个人功利而投人所好。

以人民为中心这个点在党性原则里面也有涉及,你还能想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新闻报道的负面问题
1)金钱的诱惑、资本的压力
2)粗制滥造、充满低级趣味的新闻作品
3)新闻报道的低俗化、浅表化、碎片化。在西方国家最主要的就是来自资本的压力
5.在中国集中表现在新闻报道的“3X”主义(星、腥、性),新闻报道娱乐化,娱乐新闻以影星、明星为主角,以血腥味为诉求,以两性关系为聚焦点,以此来博取点击率、收视率,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党性原则被商业原则取代,以人民为中心被以营利为中心取代,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2.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
/简答、语料/需要记忆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要求、法律要求、社会与文化要求、 专业要求。政治、法律、社会与文化要求因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统而各不相同,但在专业层面上,各国新闻有基本一致的要求。
总体要求
三个面向:真实、真相、真理;公开、公平、公正;速度、广度、深度 1)真实、真相、真理
是新闻报道在反映客观世界中逐步递进的要求。新闻必须真实,同时新闻报道必须揭示任何重大事件的真相,尽管难,但揭示真相却是新闻必须承担的责任。因为唯有揭示真相,才能查清事情的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 2)公开、公平、公正
是新闻报道对公众的基本态度。公开,即公众有权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与公众利益相关以及公众感兴趣的任 何新闻。公平地获取信息、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公民应有的权利,信息公平是社会平等的前提。 3)速度、广度、深度
是指新闻报道时空上的要求。从新闻的一般要求讲,新闻报道越快越好,与事件同时进展的“零时差”“零距离”是最理想的。广度是指新闻报道面,凡与大众利益相关、引发公众兴趣的事情都应满足公众未知、欲知的愿望。深度则揭示重大事件在时间、空间上与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

全新增添的内容,需要记忆,在答实务类的简答题时也能够用上
单篇要求
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是每一篇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1)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
2)全面:构成新闻事件的基本要素、基本要件都要清楚呈现,不得遗漏、不得故意隐瞒重要部件、关键性细节。
3)客观:以中性语言呈现完整的事实,不得将个人的好恶、倾向表现在新闻中。
4)公正:新闻报道中,对任何报道对象都要平等对待,不能歧视;守正持中,不同观点都要平等表达。
叙事上要求
新闻报道就是向公众提供信息,让公众知道发生了什么,继而明白为什么会发生,所以不必曲曲折折、弯弯绕绕,只要开门见山、一目了然。
语言上要求
“准确、准确、再准确”是新闻报道语言上最基本的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旨。
3.新闻报道的构成
/简答、语料、背景/需要记忆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在各种各样的新闻作品中,往往是由报道、分析、判断三个部分构成的。报道和分析、判断是有区别的,报道是指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注意报道的内容一定要是可以查证的事实,而不是记者的想象。分析则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判断是对某一事件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有强烈主观倾向和价值取向的结论。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一种定义将新闻定义为报道,强调的是新闻的形式,第二种定义将新闻定义为信息,表达的是新闻的实质。关于信息的定义以及新闻和信息的关系将在第四章中详细介绍,这里只需理解,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人们从事新闻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外界变动的信息。

这个在前章也有阐述过相关的内容,这里再次给大家重复强调
4.传统媒体的新闻体裁
/名解、简答/需要记忆
报纸:倒金字塔结构的客观性报道、解释性新闻
1)倒金字塔结构
是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或读者感兴趣的程度来陈述一个事件。一般是按先主后次、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次序。这种结构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时产生。随军记者采访,由于担心电报中断,记者不再把故事按先后顺序发稿,而是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新闻头部,一旦电报中断,也可以在报纸上刊出。由于这种结构非常适合读者阅读,适合编辑,很快在全球报纸上流行,成为消息(短讯)的典型写作结构。
2)客观性报道
是把客观性的目标转化为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即以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来报道新闻,竭力把事实与意见分开,由此在报道中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构成该新闻事件的基本要件必须齐全,不得缺失;第二,尽可能用中性词汇;第三,任何事实都必须明确来源;第四,引语必须完整,不得断章取义,歪曲原意;第五,平衡原则:不同观点、见解得到平等表达不能有重有轻。
3)解释性新闻
报纸上另一种典型体裁是解释性新闻,被誉为20世纪新闻界的最大创新。解释性新闻就是解读新闻,解读该新闻的原因和意义,其核心是以大量背景材料来揭示该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方方面面的关系。
电台:短平快新闻、现场播报
电台当然也有多种报道体裁,但由电台创造并适应电台特性的体裁就是短平快新闻和现场播报。电台语言比报纸语言更浅显,这就形成了电台新闻短平快的基本特点,或者我们常用的“一句话”新闻。而现场播报则充分显示了电台的优势,真正实现了“零时差”,即与新闻时间同步播报,如果再配上各种音响,可以把现场表达得绘声绘色。
电视台:主持人节目、现场互播
早期的电视台新闻节目就是播报员读新闻,就像电台一样。再就是把电影纪录片放在电视上播放。真正由电视台创造并体现电视台优势的报道体裁就是主持人节目和现场直播。
5.新媒体的新闻制作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需要记忆
新媒体新闻的基本特征
1)新闻生产:从单元走向泛社会化
传统媒体是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所谓“点”就是一家新闻机构,以记者编辑为核心群体来生产、传播新闻。但记者编辑队伍有限,报纸、电台、电视台的版面、时间有限,公众想人人都上电视台是不可能的事。而互联网技术却赋予公众自由表达的权利,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发布任何信息。 2)供给对象:大众化、小众化、个性化定制
传统媒体是点对面的大众传播,而互联网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实现点对面,而且可以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正是基于这一技术优势,互联网新闻不但可以是大众传播,也可以是小众化传播,用户可以个性化定制,主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新闻,定制界面风格。 3)表达方式:以视频为主的全媒体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特征,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各媒介之间的壁垒,媒介融合得以在互联网上实现,即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能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传播得以立体化、全景化呈现。而近些年来,视频化成为互联网新闻一大趋势。视频更能体现互联网新闻特征,更受用户青睐。 4)产品呈现:从固态走向液化
传统媒体呈现给受众的新闻都是一次性定型的产品,即固化的、不可更改的。传统媒体也有追踪式报道,但追踪式报道每一个阶段的新闻也是固化的,而互联网上有很多新闻却是液态的。所谓液态的,就是随时变动的:新闻发布者在现场目击中追踪事态进展而随时发布、 随时补充、随时修正,实现新闻发生与发布的零时差。 5)发布时空:零时差、零距离
零时差、零距离是信息传播的最佳状态。互联网新闻可以达到这 一理想状态。网络直播基本实现了这一美好愿景,而互联网新闻中的VR和AR可以全方位再现新闻现场,让用户身临其境。 6)相互关系:互动的、兼容的
互联网一大特点是节点与节点之间是平等的,信息传播不再有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严格界限,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演变为双向甚至多向交流。互联网新闻生产往往是传者与受者、专业人士与业余人员合力 完成的。 7)接收方式:碎片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作息时间相对固定,而对于互联网新闻而言,发布新闻和接受新闻都是随时随地在发生着,尤其在手机可以无线上网以后,通过手机收阅新闻不仅随时随地进行,而且越来越碎片化了。碎片化阅读带来新闻内容浅表化、表达方式视频化的趋向。
新媒体新闻体裁
1)报网互动VS台网互动
报网互动,就是把报纸上的新闻粘贴到网络上;台网互动,就是把电台、电视台新闻移到网络上,成为网络音频、视频节目。经过近30年的逐步探索,逐步形成5种新闻体裁: 短消息、短视频、数据新闻和可视化表达、网络直播新闻、AR新闻与VR新闻。 2)互联网短消息
互联网短消息是在互联网平台上主要以图片配简要的文字,其地位相当于报纸中的动态消息,是互联网新闻最基础的表现形式,由稿件来源、正文、链接、背景、网络跟帖五大要件构成。 3)短视频新闻
现场拍摄是短视频新闻优势所在。短视频不讲究起承转合,但新闻基本要素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可缺席。这是真实性的具体体现,也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短视频新闻时长在60秒之内。短视频可以分为用户原创内容(UGC)、专业机构原创内容(PGC)以及用户与专业机构合作生产内容(UGC +PGC)三大类。 4)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能让记者“通过数据和信息图表来报道一个复杂事件”,“广度”与“深度”是数据新闻制作的关键词。数据新闻要求公开数据来源。数据可视化表达是通过可视化编码,将复杂抽象的数据及关系改造成简单的视觉语言。内容层面要做到准确和高效:不存在任何错误地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突出重点信息,降低阅读障碍;形式层面要做到设计新颖和富有美感,作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5)网络直播新闻
是以传递新闻为目的、以实时视频流为主要形式的报道形态。网络直播新闻灵活性强,受时间、地点限制弱。真实是网络直播新闻的优势。 6)VR新闻与AR新闻
VR新闻与AR新闻是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新闻体验和新闻参与的新闻样态。“体验”与“参与”是其新闻制作的关键词。VR新闻和AR新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较之纪录片更贴近的体验,是对纪录片的延伸。VR新闻是纵向推进,带给人们更加身临其境的实景体验;AR新闻则是横向扫描,带给人们多场景叠加的新闻体验。从受众参与体验角度来讲,从原来的“看新闻”转向“沉浸新闻”AR技术与VR技术提供沉浸新闻新体验,让VR新闻与AR新闻有两个明显特征。
①个性化叙事。传统新闻叙事是由媒介主导,是固定“线性叙事”逻辑,不同的受众看到的是同一个故事。而VR新闻与 AR新闻打破原有由媒介主导的叙事流程,用户沉浸其中并自由选择叙事顺序,结果是不同的受众看到的是不同的故事。
②场景化互动。AR新闻与VR新闻则为用户带来了一种场景化、交互式的新闻体验, 即用户需要参与到新闻场景当中,才能够观看内容。

1.党性原则(浙江传媒学院2021)
2.数据新闻特征(浙江传媒学院学2021)
3.谈谈电视新闻现场的理解(浙江大学2021)
4.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上海大学2021)
5.谈谈对广播的“陪伴”的看法(浙江大学2021)
6.机器人写作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吉林大学2021)
7.新媒体时代新闻价值理论及其运作变化(中央民族大学2021)
8.何谓大数据新闻,请结合具体的数据新闻作品详细说明其制作流程与特点(上海理工大学2021)
9.算法、传感器、无人机等新技术对新闻生产和新闻消费的影响新技术对新闻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安徽大学2021)

1.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简述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
3.新闻报道是由什么构成的?
4.传统媒体有哪几种新闻体裁?
5.新媒体新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评论区记得打卡回答今日思考题喔,输入输出同时进行,知识进脑事半功倍

在择校,备考上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喔,有问必答~
鉴定近期生产热门内容
清华女生 / 博士致谢 / 母亲节
湖大专 / 湖大学 / 湖师大 / 中南大
新闻学改版 / 新闻学领读 / 名解斩
垄断反垄断 / 利路修决赛 / 短视频
实务 / 全程班 / 笔记 / 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