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93|回复: 1

婚姻史(六)社会生产角度看未来的婚姻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22 17: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婚姻形态演化的历程不难看出,人类不同阶段的婚姻形态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因为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不依赖整个氏族也能生存,这才有了早期婚姻家庭的产生。
因为工业革命,人类的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女性也能独自养活自己,因此摆脱了男性附属品的身份,这才有了现代的婚姻家庭。
我们现在的婚姻家庭组织形式,既然不是人类自古就有的,自然也不会亘古长存。
婚姻家庭产生之初,既是社会的生产单位(家庭集体劳作),又是生活单位(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还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单位(唯一合法的小孩出生途径)。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婚姻家庭的各项功能削弱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
■ 家庭作为社会生产单位的功能消失了
你现在没看到哪个工厂或公司,是以一家子人为单位从事生产的吧?哪怕是家族企业,也雇佣了不少家族外的人。
■ 家庭作为生活单位的功能逐步消亡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成员的生存不再依赖于家庭后,家庭作为生活单位的功能也逐步在消亡。
你看,除了未成年的小孩,现在子女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家庭,是不是越来越少了?
特别是交通和通讯工具迅速发展,人类迁徙越来越方便后,子女跟父母住得相隔千里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家庭养老的模式也越来越被社会养老所替代。
养儿防老的观念已被大多数人抛弃,自己积蓄养老金、住老年颐养院而非子女家的观念越来越盛行。
■ 家庭作为人类自身生产单位的功能越来越弱化
目前,家庭唯一剩下的功能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单位(生育小孩)。
但这个功能也从唯一合法的途径逐渐变为途径之一,甚至在某些国家,已经变成了次要途径。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家安德鲁·切林,2018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
32岁到38岁的美国女性群体中,约有24.5% 的人,在生第一个孩子时没有结婚;近40%(39.6%)的美国新生儿,是非婚生子。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
2018年欧盟有42%的新生儿的父母未婚,其中又以法国比例最高,有高达6成的未婚生子,葡萄牙(56%)、瑞典(55%)、丹麦(54%)与荷兰(52%)也有较高的非婚生比例。
以上欧美国家的这些数据,近些年还在继续增加中。
还有不少想法超前的女性,直接选择结婚和生育分离。
比如,拥有硕士学位的纽约市特殊教育教师詹妮弗·科鲁兹,在接近30岁时决定不想等待结婚来生孩子,她用捐赠者的精子怀孕,最后生下了一个男孩。
据国际监测辅助生殖技术委员会(ICMART)报道,截至2015年,全世界已有870万的试管婴儿出生。
哪怕在中国,根据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9)报道,我国一年出生的试管婴儿也已经超过30万。
字节跳动旗下的小荷健康,花了100多亿,收购了拥有辅助生殖牌照的美中宜和,不知道是不是也看到了这个趋势。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再大胆设想下:
如果任何一个成年个体(包括65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借助更多的智能化设备,轻松照顾好自己的话,人类未来的婚姻形态会如何?
在这样的社会中,可以确定的是,单身者的比例将超过多人家庭比例。
日本作家荒川和久,在2022年5月出版的《超单身社会》中文版一书中指出,“到2035年,日本将变成一个有一半人是单身的单身大国”,15岁以上大约1亿人口中,约有4805万将是单身者。
在中国,这个趋势也很明显。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一人户”家庭超过1.25亿,占比超过25%。
在单身者为主的社会里,性、生育一定会与婚姻实现三者分离,因为你总不能要求占社会大多数的独身者没有性生活,更不能要求独身的人没小孩,特别是在各国面临少子化、人口收缩的压力之下。
那时的婚姻,跟现在的婚姻相比,会有四大不同:
■ 婚姻比现在更单纯,不会夹杂着各种社会面子、经济利益、生孩子等功利性因素,而是纯粹因为爱情。
因为婚姻的结合只是因为爱情,同性婚姻和异性婚姻会变得几乎没啥区别
■ 婚姻的契约性也会大大降低,因为不需要像现在的专偶婚一样看重亲生血缘、经济属性等,所以更多地会呈现为一种口头伴侣契约。
■ 离婚没有现在的包袱,不需要有经济的切割,也没有孩子抚养权的争夺,因为孩子本就不是婚生,或者根本就没有孩子,抑或是孩子主要是社会抚养。
这种婚姻状况可能会让现代专偶婚的维护者觉得很难接受,但不得不说,在未来这种独身者为主、纯粹因为爱情结合的婚姻状态下,父亲和母亲的概念将会被淡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2 17: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2 07:30 , Processed in 0.0640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