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树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重磅出炉!2022大城市名单公布!这两大城市“爆冷”无缘特大 ...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30 17: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辑丨拾初
中国城市的最新格局: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71个Ⅱ型大城市。


什么是大城市?全国有多少个大城市?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我国对城市规模是有进行分类的,比如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等一些城市。在近期相关部门公布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下称《资料》)中,划分出中国城市的最新格局。

106个大城市名单出炉,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1个Ⅱ型大城市。


其中,江苏占11席,广东和山东各10个。从省份来看,除西藏外,30个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
No.1
中国城市的最新格局


根据《资料》数据,至2020年,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

其中,7个超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和天津。

1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其中,武汉是距离超大城市门槛最近的特大城市。

14个Ⅰ型大城市分别是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贵阳、合肥、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常州。其中,苏州、宁波“爆冷”没能入选特大城市。

71个Ⅱ型大城市则包括了5个省会城市、62个普通地级市和4个县级市。4个县级市分别是江苏的昆山、浙江的义乌和慈溪、福建的晋江,全部来自东南沿海地区。

从省份占比来看,江苏、山东和广东位列前三。从分布特点来看,数量基本呈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递减趋势。较为特别的是,昆山、慈溪、义乌、晋江四个县级市“打败”全国大部分地级市,跻身大城市行列。

这些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到什么概念?以“七普”人口数以及2020年各城市GDP计算,7个超大城市人口总量约1.5亿,基本相当于俄罗斯与新加坡的人口总量;GDP总量达18.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18.1%,是韩国GDP总量的1.7倍

而14个特大城市人口总量1.43亿,相当于1个俄罗斯;GDP总量为14.9万亿元,约是韩国GDP总量的1.4倍。
No.2
苏州、宁波两个经济大市爆冷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统计口径上,城区人口是指城区常住人口。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正因如此,苏州、宁波两个经济大市爆冷,城区人口均不足500万,无缘“特大城市”,被划分到I型大城市。

2021年苏州GDP排名全国第6,达22718亿,常住人口超过1200万接近1300万,但苏州的城区人口不足400万,只能被划分为Ⅰ型大城市。

这跟苏州下辖的5个辖区有关,苏州要进入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行列,就是把其代管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4个县级市改区,但这几个县级市经济发达,划区难度不小,无疑给苏州“晋级”造成了困难。

宁波和苏州的情况类似,其代管的慈溪、余姚2个县级市,切走全市三分之一人口。所以,虽然宁波2021年GDP近1.5万亿,常住人口达940.43万人,但其城区人口仅为360万左右,也只能被划分为Ⅰ型大城市。
No.3
武汉将是下一个超大城市


据《资料》统计,七个超大城市中,除了深圳之外,另外六个城市已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地位较为显赫。

而排在特大城市名单首位的武汉距超大城市的门槛仅有不到5万人之差,其城区人口已达995.3万人。

虽然如此,但实际上,武汉其实已经“晋级”为超大城市。

据武汉市统计局披露的2021年年末数据显示,其当年常住人口增加了120.12万人。按照最新数据,武汉城区人口估计早已突破千万。


在2022年1月公开发布的“武汉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自称“超大城市”,具体表述如下:
1、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任重道远。

2、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统筹推进法治武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时代考题”。
显然,武汉市已经以“超大城市”自居,只待公布数据。
No.4
更多县域或迎来突围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共有四个县级市成功跻身大城市行列,它们分别为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以及福建晋江。其均为Ⅱ型大城市,城区人口规模以昆山为首。

四个县级市有许多共同点。它们不仅都位于沿海发达地区,且都位列2022年百强县榜单前列。从发展动力看,它们特色产业也都十分突出,比如义乌的小商品贸易、晋江的鞋服、慈溪的取暖器等。

此外,其所属地级市,城区人口占比均不高,属于“小马拉大车”的城市类型。

从数量上看,这些县级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地级市。义乌更是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城区人口规模超过所在地级市的县级市
No.5
大城市≠人口大市


《资料》公布了全国县级单位的人口数据,683个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及县级市)的城区人口数据也对外公开。翻阅历次人口普查分县资料,这是首次将城区人口数据纳入其中。

城市的本质是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城市规模往往和辐射能力成正比。城区人口是衡量大城市的关键指标。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下500万以上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下300万以上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诚然,衡量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不能单看人口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集聚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竞争力的反映,也影响着城市发展前景。
No.6
影响城区人口规模的几个要素


一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往往,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大。比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东莞、佛山、厦门、苏州等热门二线城市均集聚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部分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了户籍人口。

其次,城区人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行政资源的影响。比如,城区人口300万基本成了目前划分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一个重要门槛。

例如,目前我国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共有35个,其中,4个直辖市均为超大城市;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3个超大城市、9个特大城市和3个Ⅰ型大城市。

最后,统计口径也是城区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之一。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人口数据不包括下属县级市、县的城区人口数据。上文提到的苏州、宁波就是典型案例。所以,虽然有一些地级市城区和下辖的县市城区已经连片发展,但因为县市不纳入统计,所以地级市无缘“晋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松树

GMT+8, 2025-5-11 05:27 , Processed in 0.0522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